第十四章:养肥了才好杀嘛

第十四章:养肥了才好杀嘛

李年的话,让老朱好像一下就明白了什么。

确实,这些贪官虽然贪,但是确是不敢拿老百姓怎样的,毕竟咱家的律法如此严苛。

他们要是真逼得百姓造了反,那时候治这些贪官的罪,可不是仅仅是贪污这么简单了,孰轻孰重,他们当然明白。

所以,再为了贪而不激怒老百姓的情况下,这些贪官必然得对税收的尺度把握的十分精准。

他们即不能上老百姓因为税收太重而不满意,但也不能因此让自己从中谋不到利益。

想着,老朱忽然嘿嘿一笑,李年的法子,果然是好办法。

这样,大明的税收自然就能够充分地收上来了。

“皇上,微臣还没说,对于贪官......”

李年正要说话,就被老朱打断了。

“李年,咱家已经知道你想说什么,你是不是说等这些贪官把税手上来之后,他们除了将不部分税收上交给朝廷之外,是不是肯定还会留一部分给自己,咱家只要等他们养肥了,再抄他们的家,这样,咱家的国库便可以充盈起来了,你说对不对?”

先养肥而杀子,这算是老朱从李年那里偷师过来的。

“皇上,你真是太英明了。”

李年心中不禁夸赞道,老朱果然是好手段,和他想的一模一样。

“哈哈,咱家还不是跟你学的,自从咱家从天牢你将你捞出来后,咱家就觉的,咱家以前做的那些事儿,跟你小子比起来,好想也没什么。”

李年:“......”

这不是皇上您逼我的嘛,要想马儿跑,还想马儿不吃草,这不就只能这样搞了。

看着李年一脸无辜的样子,老朱哈哈大笑了起来。

现在,真的自从李年给他出了这些策论之后,老朱真觉得,用谁,都比用贪官好用了。

这次各地收税之事,就交给这些贪官去收。

他到想看看这些贪官,做事到底有多卖力。

“李年,你可真是咱家的毒士,不,良臣。”

“哈哈,被你这么一说,咱家这瞌睡一下都没,整个人都精神。”

得了李年收税的法子之后,老朱便让李年先去大殿上等候。

等太子朱标他写完圣旨之后,他才出现在大大殿上。

今日皇上上早朝,老朱足足推迟了一个时辰,这让朝中众多的大臣,都议论纷纷,知道看到皇上出现,这才停下了议论。
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岁。”

“众爱卿,平身吧。”

简单地行了朝礼之后,老朱便将江南税收难一事,在朝堂说了出来。

果然,如老朱想的那样。

一时间江浙文官和淮西勋贵便争论了起来。

淮西勋贵指着江浙的文官竟然敢私自吞朝廷的税收,坚决要让换上彻查此时。

其中,蓝玉更是当众多指着道:“皇上,这些江浙文官,张口闭口一个君子,没想到竟中包私囊的家伙,臣求皇上一定要彻查此事,以让大臣引以为戒。”

蓝玉作为出头鸟,自然对江浙文官集团一番猛烈的公鸡。

随后,他身后的那些淮西武将,也都是一一出列,纷纷指着这段时间以来,江浙文官的种种罪行。

望着这么多淮西武将口诛笔伐,站在一旁的刘伯温颜色确实十分的不好看,每当有人站出来指责江浙文官,刘基的脸皮都微微的跳一下。

虽然说以天下为公是刘基的理想,可是,毕竟浙江一派的文官,有很大一部分人,都是他举荐上来的。

而现在,他又是都察院的御使,负责监察百官。

自己举荐的人出了这样的事,就算他毫不知情,但也始终脱不了干系。

而令他更没想到的事,这些江浙的文官子弟,竟然私底下和胡惟庸勾结,这是他没有想到的。

一直以来,刘基都对胡惟庸的为人不看好。

这下倒好,这些被他举荐上来的官员,和胡惟庸勾结,最后,还被胡惟庸交出来,给皇上当了透明状。

刘基颇有恨铁不成刚的意思。

不过,虽然心中颇为生气,但他脸上也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表情。

因为,听着淮西勋贵的指责,老朱的目光,时不时的就落在了刘基的脸上,他是真的有苦说不出。

而朝堂上,一旁看着的李宪,更是添油加醋的往上浇了一把火,这让文官和武集团的争吵更是愈加剧烈。

见着实际成熟,杨宪抱拳进言道:“皇上,朝廷的税收,乃关系到国家的根本,如今匪患正猖,元部残余势力还没有彻底剿灭,朝廷正是用钱之际,而江南富饶之地,是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,是国库税收的主要支撑,但是,这些江南官员,竟然敢如蛀虫一般,腐蚀朝廷的税收,导致国库空虚,这些人为祸朝廷,不顾律法,臣以为,该严惩不贷。”

“臣向皇上自荐,让臣负责调查这件事,必定还朝廷一个清明,让江南一地的税收,尽都收上来。”

杨宪的自荐,顿时都让江浙的文官集团,如果被推进了火坑一般。

如今杨宪作为老朱杨前的红人,他说的许多话,都对老朱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
杨宪作为江浙一派的文官,竟然帮着淮西一派说话,还要将自己才人推下火坑,这让众人皆是眉头一黑。

要知道,杨宪除了是老朱眼中的红人之外,更重要的一点,是他是一个手段十分残酷的官吏,只要是落到他手里的人,不死也得被扒一层皮,前段时间,老朱命他抓拿一个贪官,原本只是要敲打一下他,毕竟也是朝中的元老,帮老朱打天下立下了汗毛功劳,老朱也就只想扯掉他的官职而已。

但没有想到,杨宪急于邀功,竟然活活把人家给逼的一家老小都上吊自杀了,杨宪的雷霆手段,不可谓不让人闻风丧胆。

当听见杨宪要毛遂自荐,处理江南收不上税收一事,江浙一派的文官,怎能不人人自危,心惊胆颤的。

听见杨宪要请身调查江南之事,这对与淮西一派来说,那自然是好事,一时间,那对杨宪可是大加推荐。

而胡惟庸见着朝中的局势,也是顺水推舟,让杨宪处理江南一地的事情。

这样,老朱也就将目光集中在了江南的那些贪官污吏上。

可是,对于朝中的争斗,老朱可是看的一清二楚。

而且,对于如何治理江南税收一事,老朱早就听了李年的办法。

今日在朝堂上,只是想看看那些人有嫌疑是潜在的贪官,那些人与他不贴心,这样看下来,老朱已经有了大约的看法。

看着这些大臣,老朱不动声色。

很好,朕就喜欢你们这样彼此撕咬,这样咱家才能看清你们真正的目的。

不就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吗?

咱家就让你们争,让你们好好争,到时候咱家来个渔翁得利。

老朱很快敛去了心中的想法。

“大家都别相互指着了,对于江南税收一事,咱家已经有了注意。”

就在众臣相互打压的时候,老朱将自己的说法说了出来。

“江南收税,咱家先暂且不调查,当下,咱家是要给咱家收上税来。”

“咱家决定,江南一地的官员,咱家依然重用,只要给咱家手上税来,咱家可以一概不追究。”

老朱这话一出,朝堂上之人,无不惊的。

皇上这是什么意思?

蓝玉听了老朱的话,一时间气鼓鼓的看着那些江浙文官,气不打一处来,他想不明白皇上的意思。

于是蓝玉这个愣头青,当着众多朝臣的面,就要质问老朱。

但是老朱一句让他退下,蓝玉就乖乖的焉气了。

在朝堂之上,老朱早就对蓝玉这样横冲直撞愣头小子不满了。

以前,一气打仗的时候,大家睡一个账里,那时后你看玩笑,大家是兄弟,这没意见。

可现在,他是皇上,你蓝玉是臣子,而这李更是朝堂之上,君王与臣子,就因该有君王与臣子之别。

所以,老朱这次,对蓝玉的语气颇为严厉。

一时间,整个淮西勋贵都没有几人敢说话。

打鸟先打出头鸟,蓝玉这个跳的很厉害的家伙,在老朱让他闭口之后,淮西勋贵自然也不敢再指着江浙的文官。

这下,与江浙文官相比,淮西的这些武将,倒是成了吃瘪的一方了。

不过,就算他们有怨气,此时也不敢在朝堂上发的。

而另一边的江浙文官,原本以为皇上今天会拿江南税收一事,对他们狠狠下手。原本大多数人都以为,按照以前的习惯,朝中的人,肯定是有人见不到明天的太阳的。

毕竟,这可是贪污朝廷税收一事啊,是杀头的死罪。

若没有朝中的人与之勾结,地方上的官员,怎么敢有如此大的胆子贪污朝廷的税收,若大一个江南的富饶之地,收上来的税收,竟然比不过其它的小县,这不是骗鬼吗?

再加上今日淮西勋贵在朝中这么一闹,这些江浙一带的文官们都认为,皇上多半是要大开杀戒的。

就连杨宪这样的人,都有接手处理江南税收的想法,这皇上能没有杀心吗?

杨宪现在的地位,虽然还是中书省的参政,但很多事情,没有皇上的意思,就算杨宪再有本事,那也不能办得到的。

如今,杨宪就是皇上手中的一把剑。

杨宪请身处理江南税收一事,不就是要杀人吗?

所以,就当杨宪站出来的时候,朝中的诸多江南官员,几乎是汗流浃背的。

然而,就在他们都以为一切都完了的时候。

皇上竟然下令不调查此事了,而且还继续重用他们,让他们继续收江南的税,这话一处,让朝堂上的人,几乎都是愣住了。

他们越来越看不清皇上的想法。

不过,既然皇上没有借此惩治他们,那结果也还算是好的。

这些文官不禁心想,或许是皇上刚建朝,现在正是唯才是用的时候,如果贸然住抓这么多人,那对朝廷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。

没错,是这样的。

毕竟整个朝堂上,江浙一带的文官,可是占据着朝堂官员的大部分。他们几乎构成了皇上处理朝政的主要力量。

而江南一带的官员,更是掺杂在其中。

皇上若是处理江南税收一事,牵扯的人,多半会伤及的朝廷的筋骨。

皇上是惜才,这才给了他们机会。

一时间,江浙一派的人,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。

这是他们对于看不懂皇上的想法时,得出来的一个结论。

然而,看着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,都察院御使刘基却隐隐的感觉到有些不安。

他不认为此时江浙一派的们的想法是对的。

不知为何,他总觉得皇上此举,可能有别的意思。

自从上次那个叫李年的人给皇上提出重用贪官的眼策论之后,皇上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
皇上的心思,是真的越来越不可测了。

(活动时间:4月4日到4月6日)

大明毒士我教老朱反向治国来源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