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:百姓之苦

第二十一章:百姓之苦

就这样,李年带着几个丫鬟便和太子朱标一起前往青州了。

不魁是太子朱标,还没有到青州,便把李年叫上了自己的车,然后问他关于青州治理之事。

“李年,青州一地爆发匪乱,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?”

朱标将李年拉在了一旁,然后令人将帘子掀了起来。

从车闯外,不难发现,越靠近青州的地界,田地便越变得荒废。

这一年,大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旱灾,很多地方,百姓种的粮食都颗粒无收,就连以前修建的水渠,全都干涸了,就连树木也到处都是一片枯木。

很多地方,当迁徙的百姓发现一口死水之后,根本顾不得上是否卫生,都纷纷扑向水潭。

由于喝了生水的缘故,百姓之中,就爆发了瘟疫。

这个时代医疗还不发达,加上天灾**,百姓过的十分苦。

看着这样的情形,李年也时分悲痛。

尽管他作为一个穿越着,但面对这样的灾难,说实话,就算他是神仙,也很难救百姓于水火。

这道不是说李年的专业知识不够强。

而真的,他觉得在他穿越以前的时代,他看了很多穿越小说,什么靠着现在代的科技在古代就能拯救一方百姓,就能保天下太平的。

实际上,这大多数都是一个人的美好想象而已。

在大明这个真实的时代里,这样的天灾**,恐怕就算是现代的知识和力量,也很难解决。

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,就是这样脆弱。

无论人类发展了多少年的文明,但当某一天我们居住的环境发生巨变时,我们都是很难承担后果的。

看着一路迁徙的百姓,李年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,只是建议太子朱标让他们将自身携带的一些粮食,都分发给逃荒的百姓。

青州现在已经干旱的寸草不生,大河干涸,能够迁徙的别的地方,这对于他们来说,是当前最好的选择。

为此,李年还将一路上绘制的地图,拿给了这些逃难的百姓。

在地图上,李年按照一路所见的,将水源充足的地方给标了出来,虽然现在大明到处都是干旱,但是这些地方的水源,还是比较充足,能够解决一些问题。

见着李年将地图给了老百姓中一些看得懂地图的人,朱标很是诧异地问道:“李年,难道说,本殿下在天灾**面前,竟然是一点的办法也没有吗?”

朱标很是痛心,他一直很爱护百姓,每当各个地方又难,他都会第一时间安排朝中大臣,对该地方进行救济。

可是,当一路赶往青州时,才发现这路上的难民,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。

这些难民,多数是青州地界的人,而除此之外,就是四周地界的难民。

青州一方在这样的干旱条件下,很多地方农民种的粮食皆是颗粒无收。

当一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之后,远走他乡,为了生存,这是最好的办法,也是唯一的办法。

可还是有人,就此永远滴留在的路上。

看着这些惨不忍睹的场景,太子朱标就忍不住声泪具下,百姓太苦了。

这种苦,真的只有亲眼看到他们逃难时的场景,才能深深体会到。

“天子殿下还请宽心,天灾**乃是不可避免之事,太子殿下应该立即前往青州,彻底了解了当地情况之后,赶紧制定相关的治理方案,尽量减少百姓的苦,这才是现在我们应该劝说的。”

李年尽量劝说着朱标,虽然看着这些流浪的百姓,他们全身穿的破破烂烂,骨瘦如饥。但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,如何新修水利,解决匪患,恢复生产,这才是关键之点。

“李年,本殿下明白,可是见着如此多流浪的百姓无家可归,就忍不住心中一阵阵痛。以前,在暴元还没覆灭的时候,这些百姓就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,现在,原本以为我父皇驱逐了暴元,就可以让百姓享受安宁,可是,没想到天灾**还是让他们饱受苦难,本殿下只觉得心中惭愧......”

李年望着太子朱标,一言不发。

这时,他真想,若是真实历史上的朱标能多活几年的话,那大明说不定真的能延长几百年的国运。

毕竟都说好圣孙旺三代,太子朱标若真的励精图治,其实后面的皇帝只要不像那个战神一样,大明绝对可以长久的。

或许时觉得自责没有用。

太子朱标终于用衣襟擦了一下面庞之后,就叫了随从,然后当即写了一封书信,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都详细记录,然后让人回报给自己的父皇,并且让附近粮仓还充实的州郡,立即开仓放粮。

这些粮食,原本是老朱打算屯下来,准备北伐用的,但朱标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了,眼下拯救灾民重要。

随从的几个官吏想要劝说朱标,说仓粮食军队所需,万万动不得,不然坏了规矩,以后一遇到饥荒,就动用军粮,那后果不言而喻。

望着这些庸腐的人,李年真想上去一个人给他们一巴掌,都这个时候了,还在乎什么规矩。只想着推脱责任,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,实在是可恨。

真的想,如果他们的自己家人父母和孩子也在这些流浪的百姓之中,他们还不会让朱标不要开你仓放粮了。

不过,好在太子朱标坚决果断,他对这些随从道:“立即命令附近各级官员开仓放粮,不管是父皇准备用来北伐用的军粮,还是每年需要上供给你们的奉粮,都一一个给我发了,把这些全都给我发给流浪的百姓,要是我知道那个官员的家中,留有超过十袋米,立马问斩。

此令是我以太子之令下达的,如若不从,可以先斩后奏。”

太子朱标这番话,顿是就让随从不敢多言一句。

这果断的作风,就连李年看了,都不经惊叹一番。

以前都老朱总是说朱标性子弱,现在看来,根本就不是这回事。

太子朱标,真的是外儒,内心坚毅。看着朱标,李年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
很快,这些仆从得了太子朱标的亲令之后,便骑着马匆匆赶往附近的州郡,下凡开仓放粮的消息。

流浪的百姓在听了朱标的命令后,都情不自禁跪在道路旁,夸赞朱标的弱仁慈。

朱标赶紧下马车,然后让他们赶紧前往附近州郡府衙的门口,等待官府放粮。

百姓感激不已。

而做完这些之后,他才继续赶路。

(活动时间:4月4日到4月6日)

大明毒士我教老朱反向治国来源更新